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

土壤的盐碱地(土壤盐碱地改良)

本篇目录:

什么是盐碱地?

1、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,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,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,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5438亿公顷,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。

2、所谓盐碱地就是指土壤中的PH值不呈现中性,而是H+或OH-含量过高,当H+含量过高时会呈现盐性,而OH-含量过高时则呈现碱性。

土壤的盐碱地(土壤盐碱地改良)-图1

3、【词语】: 盐碱地 【拼音】: yánjiǎndì 【解释】: 土壤中含有较多盐分的土地,不利于植物生长。

4、小苏打),形成很强的碱性,影响作物生长,这种土叫做碱土(亦称钠质土)。通常把碱化度大于15%的土壤称作碱土,而把碱化度为5%~15%的土壤称为碱化土壤。介于盐土和碱土之间的叫做盐碱土,一般常用它来泛指盐渍化土壤。

土壤非常疏松的盐碱地是什么的成分?踩上去像海绵。

1、土壤非常疏松盐碱的成分和情况,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地区,发现有一些地方的土壤属盐碱地。

2、按照盐碱土含有的物质成分可以分为盐化土和碱化土。盐化土主要是指含有较多的NaCl和Na2SO4的盐渍土。碱化土又称苏打土,主要指含有较多Na2CO3(苏打)、NaHCO3(小苏打)的盐渍土。

土壤的盐碱地(土壤盐碱地改良)-图2

3、指氯化钠(NaCl)、碳酸钠(Na2CO3)的混合物,含盐碱较多量的的土地中农作物无法生存。盐碱表层多为灰色,呈片状或鳞片状结构,含盐量0.5%,无定形二氧化硅相对富集。

4、盐碱地根据其利用情况可以分为轻盐碱地、中度盐碱地和重盐碱地。轻盐碱地是指它的出苗率在百分之七八十左右,它含盐量在千分之三以下;重盐碱地是指它的含盐量超过千分之六,出苗率低于50%;中间这块就是中度盐碱地。

5、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,底层土和地下水中所含的盐分,由于地面蒸发作用,随着土壤毛细管作用使所含盐分的水上升到地表层,水分蒸发后,使盐分留在土壤表层,聚积而形成盐碱地(土)。

6、盐碱地翻耕的时间最好是春季和秋季。春、秋是返盐较重的季节。秋季耕翻尤其有利于杀死病虫卵,清除杂草,深埋根茬,加强有机质分解和迟效养分的释放,所以值得提倡。适时耙地。

土壤的盐碱地(土壤盐碱地改良)-图3

什么是盐碱土壤

1、盐碱土是民间对盐土和碱土的统称。盐土(solonchak)和碱土(solonetz)是指土壤含有可溶性盐类,而且盐分浓度较高,对植物生长直接造成抑制作用或危害的土壤。

2、当土壤表层含盐量超过0.3%时即属盐土。盐土最主要的特征是含有大量易溶性盐,一般包括Na+,Ca2+,Mg2+等3种阳离子和Cl-,等4种 阴离子所组成的各种盐类。

3、滨海盐碱土是海水浸渍形成的。我国盐碱土主要分布在西北、华北和东北平原的低地、湖边或山前冲积扇的下部边缘,以及沿海地带。盐碱土可分为盐土、碱土两大类。

4、气候干旱、蒸发强烈、地势低洼、含盐地下水接近地表是盐土形成的主要条件。盐分累积的形态通常是地表出现白色盐霜,作斑块状分布。

5、小苏打),形成很强的碱性,影响作物生长,这种土叫做碱土(亦称钠质土)。通常把碱化度大于15%的土壤称作碱土,而把碱化度为5%~15%的土壤称为碱化土壤。介于盐土和碱土之间的叫做盐碱土,一般常用它来泛指盐渍化土壤。

6、而土壤盐碱化是指:由于耕作技术的落后,灌溉措施的不当,再加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水汽蒸发旺盛,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的现象。

盐碱地的形成原因

1、盐碱地的形成可能与气候条件、地理条件、土壤质地和地下水、河流和海水的影响以及耕作管理不当等原因有关。气候条件 在我国东北、西北、华北的干旱、半干旱地区,降水量小,蒸发量大,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。

2、在海滨地区,由于常驻海水侵渍,也能形成盐碱地(土)。受含盐的地表径流影响,也能形成盐碱地(土)。

3、气候:干旱地区、半干旱地区的降水量比较少,水份蒸发快,在水中溶解的盐分就会在土壤的表层聚集,形成盐碱地。

4、土地盐碱化形成的主要因素有:气候因素、地形和地貌因素。气候因素 干燥气候是发生土壤盐碱化的主要外界因子,干燥度和地面蒸发与降水比值与土壤的盐碱化关系十分密切。土壤冻结加剧了土壤盐碱化进程。

5、也形成盐碱地。(3)在严重缺乏淡水的地区,如:西北黄土高原,由于淡水资源不足,与农业生产发展供需矛盾尖锐,采用低劣质水灌溉是人为造成的土地盐碱化的重要原因。

6、经过日积月累,土壤含盐量会逐渐增加,形成了土壤盐碱化;对于很多地势低洼,没有排水出路的地区,当洼地水分蒸发后,盐分残留在此处,也形成盐碱地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土壤盐碱地改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,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,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,给我留言。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